
寺河礦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扎實推進煤矸石礦山生態修復工作,打造綠色生態礦山。
近日,該礦申報的“排矸場散體邊坡采動損傷破壞特征與控制技術研究”項目,通過了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專家組技術鑒定,研究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該項目屬于煤礦災害綜合治理領域,成果主要應用于采空沉陷誘發的地質災害防治、輔助技術人員進行方案決策等方面。項目以寺河礦驢尿溝排矸場防護加固工程為背景,研究了排矸場邊坡在地下開采及本身散體結構特征的共同作用影響下的破壞模式、失穩影響因素,建立了針對排矸場邊坡的采動沉陷—邊坡變形聯動機制數值模型。通過理論計算及數值模擬分析得到排矸場散體邊坡采動損傷破壞特征,明確開采沉陷中心、南北邊界及坡面位移,總結出沉降位移隨著坡面高程的增加而較小、水平位移隨著坡面高程的增加呈現先增大后減小的趨勢。
為阻隔邊坡連續變形,該礦根據項目特點,創新性地提出了條帶注漿的隔斷方法,即在坡體上適當位置進行條帶布置注漿孔,通過條帶注漿將排矸場邊坡的堆積物料實現分區隔斷,提高注漿區域巖土體的整體性。同時,還創新研發了利用水泥、矸石固結體構成潛埋式抗滑擋墻結構來加固排矸場散體邊坡的技術體系,防止排矸場邊坡受采動沉陷影響發生滑坡。
該項目在寺河礦的應用,有效保障了工作面安全推進及采場周邊區域安全穩定,提升了開采效率,達到了煤礦安全高效開采的效果。同時,有效地防止了邊坡整體變形破壞,適用于面積較大、坡度較緩的散體結構的邊坡,工藝簡單,便于大規模施工,在確保上部邊坡穩定與井下安全生產的基礎上,能有效縮短加固周期,解決山體和既有邊坡下采礦的緊迫需要。
在穩固矸石的同時,寺河礦還通過篩選植被進行現場實驗,選取合適的植物幼苗進行栽種,并積極采用新技術,對矸山上的植被采用保水劑,確保存水效果良好,保證種好一片,成活一片,變綠一片。